中国国内天然橡胶资源严重不足,进口依存度已迅速由2002年的62.0%提高到2007年的75.6%。如何破解天然胶短缺之困?在上周举办的2008中国橡胶市场发展论坛上,不少国外天然胶组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指出,大力发展民营小胶园,尤其是提高单产能力,可缓解中国天然胶严重短缺的局面。
小胶园发展潜力巨大
印尼橡胶协会秘书长苏哈托对记者说,传统天然胶产胶大国的小胶园所占比例都很高。其中,马来西亚为95%,泰国在90%以上,印尼为85%。他表示,印尼的小胶园所占比例已经较高了,不过印尼方面还是认为,相对大种植园来说,小胶园的发展潜力和整体机会还很好。在中国,小胶园的种植比例远低于三大传统产胶国,发展空间理应更大。
中国的小胶园多为民营胶。据了解,近几年中国民营胶的种植面积在快速增加。目前云南民营胶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分别占云南省的50.21%和37.02%;海南民营胶种植面积占全省种植面积的40%。据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热作发展处预计,3~5年内海南民营胶种植面积可能会超过海南农垦。中国民营胶还有很大的扩展余地。
从产量上来看,中国民营胶的单产普遍偏低,单产最高也只为农垦平均单产的70%左右,低的只有农垦的1/3左右。因此,在中国国有农场种植增潜能力有限的情况下,无论是从潜在新增种植面积,还是从单产提高空间来看,民营小胶园总产量提升的空间都很大。
推广现代种植技术
马来西亚橡胶出口促销理事会副总裁王永龙表示,要想提高小胶园的产量,首先要全面推广现代种植技术。他说,小胶园主一般知识结构比较简单,在树种选择、种植技巧方面有很多地方需要专门指导。因此提升橡胶种植业的关键就是使天然胶种植现代化。就马来西亚来说,橡胶研究所会定期对胶农进行新技术、新胶种和新割胶技术方面的培训,并在每个州都设立固定的联系机构,方便胶农与研究机构进行沟通。近几年来,马来西亚橡胶局正在大力推广低频率割胶系统和产量刺激系统,提高割胶总量。目前,马来西亚的小胶园单产平均已经提高到大种植园单产的2/3以上。
苏哈托说,印尼方面这几年也在推广各种种植新技术,提高了单产能力。而且不少小胶园的产品范围已经拓宽了很多,大多数小胶园都可以进行产品定制生产,从而获得了不少大订单。为此,他预计,印尼的天然胶总产量将在未来几年间超过泰国,跃居世界第一。
目前中国的不少民营胶企业还存在着不施肥或施肥量不足、在种植海拔上线以上不适宜天然胶生长的区域种胶等问题;另有部分橡胶园处于半荒芜的状态,某些初割期在5~7年的树种10年还达不到开割的标准,开割的橡胶树抗病害能力低下;部分胶农割胶频率太高,强度和深度过大,大大缩短了橡胶树的割胶年限。为此,他们建议,应尽快让中国胶农了解并熟悉橡胶树树种及合理种植区域选择方法,以及品种对口配置、病害防治、割胶新技术等实用技术,通过对胶农的直接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来改变民营胶重种轻管、重采轻肥的局面。
着力提高加工规模质量
据王永龙介绍,马来西亚的橡胶加工厂规模一般在5万~10万吨/年。对于小胶园,马来西亚橡胶局通过合作社集体管理经营的方式,将其联合起来,进行大规模的统一加工。苏哈托表示,集中加工一方面可以提高加工能力,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整体加工质量,尤其是产品均一性可得到大幅度提高。
据了解,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民营胶的种植面积为7万多公顷,但当地大大小小的加工厂就有近400家,各企业的加工规模、设备参差不齐。这当中,集中加工的产品质量相对较好,但产品类型与轮胎企业需求吻合度不高,难以满足市场需求;非集中加工的一般为胶农自行加工,规模小、成本高、加工损失多、产品质量差、批次间产品指标差距大,且环境污染严重。为此,他们建议,中国民营胶企业也应实行集中加工,引入半自动加工装置以及脱蛋白加工等新型加工工艺,加强10号标胶、20号标胶、恒黏胶等子午胎适用产品的生产。